随便聊一聊,我为什么长期看空股市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股市的战绩应该是能战胜99%的股民的,原因很简单:我没参与。(当然我不能标榜今年全年是这个战绩,毕竟还有半年,赌市无常无法预测。)

最近股市话题颇多,段子也特多。对于股市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句,我说对于人群来说,股市的特点是:所有能全身而退的都赚不到大钱,所有能赚到大钱的都不能全身而退。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实中的成功模型在股市这边是不适用的。

你比如做餐饮也好,创业也好,通常先是小规模的尝试与历练,等有了经验与盈利才会选择做大做扩张。这也符合成功的通用法则:找到确定盈利事物,并上加一个扩张的杠杆。

然而这条法则在股市这边就不怎么好用了。

你先入小笔金额尝试介入,翻番后,开始追加本金,又获得盈利后,砸锅卖铁全仓而入。

这个在股市这边的问题就在于:低位低仓位,高位高仓位。

股票投机

股指低位的时候,你仓位比较小,股指炒高的时候,甚至在泡沫顶峰的时候,你仓位很高,这也是人群操作习惯的通病。

所以你会发觉你小仓位时那些翻番级的盈利,还不够你高仓位时一个跌停的。也正是人群对股市的感受: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跌回解放前。

你不要以为有克制力,打死就入这一小笔金额。通常不可能的,贪婪很难克制。如果你在股市中成功的克制了贪婪,始终就是这一小笔金额那么就适用了我说的上半句:所有能全身而退的都不能赚到大钱。

而那些最终起了D性下了重注的则适用下半句:所有能赚到大钱的都不能全身而退。

或者换句话说,股市不贪婪则赚不到大钱,若贪婪通常会死于贪婪。

再者由于单支股票的炒作门槛很低,所以一有赚钱效应就很容易被扩散式得传播,从而加速了热炒且堆积出泡沫。

你就拿乐视来说,一方面可以认为是乐视创始人设了个大局甚至把一堆明星都忽悠了进去。而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股民的热炒让乐视创始人选择了撒旦式的套现。

贾布斯或许有一天在踌躇满志得畅想着,上市后,自己会用心经营,把自己的计划一个个实现,十年后自己就能成为市值多少多少亿的公司。

结果呢,上市没多少个月,计划还没实现几个,市值居然已经到了十年后才敢想的规模了。于是贾布斯突然就转向撒旦一边,选择立刻套现扬长而去:他想做成多少市值的公司,结果还没做,市值却已经到了!

所以二级市场的股票确实很难存在价格低估的公司,哪怕强如腾讯,也很容易被投机的资金堆积出泡沫。而利用信息不对称与老鼠仓之类的手法赚钱,又不是普通人群能有机会做到的。

股票是部戏,适合观看,入戏别太深。

D这个东西与多巴胺相关,有一定的成瘾性。

很多人迷恋股票,比如我一个亲戚,痴迷股票数十载,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她说,她至少算了算帐,是持平的,没有亏,她不无自豪的说,这在股民中已经算好的了。

其实这些资金即便没投资好的房产,即便只是选了下下策存了银行,多少还是有点收益的,你只是持平还没亏么?显然是亏了。如果算上搭上去的精力成本,那更是亏大了。

但为什么她不这样认为呢?因为db是成瘾性的,有快乐的成份在刺激着她。

所以很多人沉迷于股市也好,沉迷于数字币也好,甚至沉迷于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空置房炒作也好,结局虽然大都会一地鸡毛,但这些门槛低、名义上涨速度快、D性十足的东西,确实容易让人上瘾,是成瘾性的范畴。

所以行情再差,股市总有D徒,因为D也是很刚性的一种需求,它刺激着多巴胺的分泌。

现在很崇尚自律,主要还是指饮食与运动方面,其实要我看,最关键的自律恐怕还是对自己的成瘾性方面有自律的能力。

 推荐阅读: 


  • 赚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 股票误国,ZP兴邦


  • 自由职业有哪些? 走向财务自由之路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9lu.com/881.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