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赚钱项目的核心就是“信息差”
>一直以来,互联网上的赚钱项目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快的原因,是时代本身进化的速度。这种速度不容易感知,往往只有那些一直在互联网上操作着项目的人对此有更灵敏的嗅觉。
不是说这个群体都是机灵过人的天才,而是不灵敏不行,嗅觉钝一点、行动力慢一点的人都会赚不到钱。
所以那些长期游走在互联网中的人,都自有一套生存法则。
单说坐拥巨大流量的抖音,它的规则几乎一周一变,当你想依靠它存活,研究规则成了基本功。
但规则本身是动态变化以及进化,大多数人只能跟着走。
【跟着走】这个动作本身,像极了《乌合之众》所说,处于群体之中的个人,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群体中,个体差异从而被隐藏、模糊。
只会跟着规则走的人,有多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至少,规则是我们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助力之一。
那些千奇百怪的互联网项目,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就是【信息差】。
一个人告诉你一个平台的规则,然后玩转它,这就属于【信息差】。
像一些卖《今日头条专栏项目》的人,不说他们的课程有多么高的价值,单是这个标题,对有行动力的人来讲,还是能值不少钱。
它告诉了你一个方向,像是一个习武二十年的人,身怀绝技,但没有地方释放自己的价值,然后有个路人卖你一个信息:
“喏,这里今天有场比赛,还有xx元奖金,去试试呗”。
但这个信息的售价是为奖金的一半,你买不买?
这只是这个很小的信息差例子。
为什么我们对深藏在身边的【信息差】小生意的反应会那么迟钝?
这里还是以《今日头条专栏项目》为例。
按理说,每一个使用头条软件的人应该都有见过那些付费专栏。
但都仅仅是局限于“看见”,对付费专栏背后的玩法,却不大上心,甚至一看见需要付费才能继续阅读,心火都要冒高三丈。
这可能是我们习惯了,看见一件产品、文章,第一反应就是该怎么【买】、支付多少钱去【买】,却少有想到自己能不能模仿着去【卖】。
面对一件事情,当我们一心去想能不能【卖】、该怎么【卖】,幸福感会不会稍微强一点?
卖,意味着有收入,幸运点,还能积攒些名气或某种社会身份。
习惯性去卖,我们就有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学点东西就卖出去,看见点东西也卖出去,我们的见识就有可能因此向上飞速发展。
像我现在写点文章,写完就发个人博客和公众号,再将文章录好音频发去喜马拉雅,至于文章的质量高不高、对别人有没有帮助,这种问题都不会再去思考,一切随缘。
把文章发出去,有无阅读量,随缘;
把音频发出去,有没有听众,随缘;
谁又会为我所写的东西买单?这问题不想了,还是随缘吧。
我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养成将自己【卖出去】的习惯。
因为我知道过去的自己,脑袋里还装有多少的垃圾思想,现在不过是一点一点往脑外抛。
什么时候能抛得干净?
这辈子都难。
当我习惯性否定过去的自己,不管是昨日的想法还是今天的计划,在未来的我的眼中,大概都会瞧不起。
万物的价值都是相对而言。
你眼中的好,在一些人眼中不值一提;
你眼中的垃圾,总有部分人视若珍宝。
谁都不是一无是处的小白。
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作者:药丸 微信公众号:黑色药丸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9lu.com/891.html
共有 0 条评论